当前,正处于一个充满变革与机遇的重要时期。品牌价值评估在实际操作中,品牌价值评估普遍采纳由英国伦敦Inter Brand公司提出的Inter Brand评估方法。该方法的核心前提在于:品牌的价值并非单纯源自创建品牌的成本投入,也非仅由品牌产品相较无品牌产品所获得的溢价决定,而更关键的是,品牌能否为其所有者持续带来未来可预期的稳定收益。从短期视角来看,企业是否采用品牌策略对整体盈利水平的影响或许有限;但从长远角度观察,品牌所带来的需求稳定性则成为决定性因素。例如,在饮料行业,像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这样的行业巨头,因其强大的品牌认知度和用户忠诚度,往往拥有更稳固的客户群体,相较于那些知名度较低的小众品牌,其市场需求更具持续性。这是因为消费者对知名品牌形成了习惯性偏好,重复购买的概率显著高于对低影响力品牌的尝试性选择。这种持久的消费黏性直接提升了品牌的长期收益潜力,从而体现出知名品牌与普通品牌在价值本质上的根本差异。
由此可见,在品牌价值评估过程中,品牌初始投入与预期收益之间存在的显著不对称性,以及大量品牌投入并不必然转化为相应品牌影响力的现实,暴露出成本法在应用中的固有缺陷。尽管溢价法在实践中也受到部分推崇,且品牌溢价的高低确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品牌的市场地位,但该方法的前提假设——企业设立品牌的核心目的即是获取溢价——与现实情况存在偏差。实际上,多数企业构建品牌更着眼于增强未来需求的可预测性与稳定性,以及提升整体资产的运营效率。此外,溢价法在操作层面还面临一个关键难题:必须寻找到一种与品牌无关的参照产品,用以衡量消费者因品牌附加值而愿意支付的额外费用。然而,现实中几乎无法找到完全排除品牌因素的可比参照物,这使得溢价法的实施极具挑战性,难以保证评估结果的可靠性与普适性。
因此,评估品牌资产应以品牌未来的收益潜力为核心,并结合收益预测进行综合判断。准确估算品牌未来收益,主要依赖于深入的财务分析与市场趋势研判。由于对未来收益的预测建立在对品牌历史表现、近期业绩以及市场环境演变的综合判断之上,品牌越强势,其未来收益实现的可能性也越高。基于这一逻辑,在将未来收益折现为现值时,对强势品牌应使用更保守的折现率;而对品牌实力较弱的企业,则需采用相对较高的折现率以反映其更高的不确定性与风险。通过将品牌预期产生的未来现金流,与根据品牌强度所合理设定的贴现率相结合,便可科学推导出品牌当前的市场价值。
首先,应深入开展市场分析,以清晰界定品牌在特定产品或所在行业中的实际贡献,从而合理划分产品所产生沉淀收益的归属:一部分应归因于品牌价值,另一部分则应归属于非品牌因素。在某些领域,如香烟、饮料、化妆品等消费品类别,消费者购买决策往往高度依赖品牌认知与情感联结,品牌的影响力显著,此类产品的沉淀收益绝大部分甚至全部可归因于品牌资产。然而,在时装、高科技产品以及众多工业品领域,品牌的作用相对弱化,此时产品的长期收益更多源自专利技术、核心研发能力、客户关系数据库、独家分销渠道等非品牌无形资产。因此,这部分由非品牌因素创造的未来收益,理应在评估时从总沉淀收益中予以剔除。
为了科学量化非品牌无形资产对收益的贡献比例,Inter brand公司引入了“品牌作用指数”这一评估工具。该方法通过多维度评估影响产品收益的关键驱动因素,系统分析品牌在其中发挥的实际作用程度。尽管该指数的构建过程中仍包含一定主观判断和行业经验的成分,但Inter brand认为,其框架具备较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能有效整合品牌在业务价值链中的实际贡献与整体收益产出之间的关系。借助这一工具,品牌价值的评估得以实现一定程度的定量化,有助于更精准地识别品牌的真实经济价值。
其次,关键环节在于财务分析,其目的在于评估特定产品或业务所产生的沉淀收益(Residual Earnings),即未来预期收益减去由有形资产所贡献收益后的差额。显然,这一差额主要体现了无形资产的价值,尤其是品牌等非实体要素所带来的超额回报。在测算沉淀收益时,需重点考量以下几方面因素:
①为准确衡量品牌所带来的收益,必须严格限定其收益范围,排除那些由非品牌产品或未以该品牌名义销售的产品所产生的收入。现实中,企业往往既销售主品牌产品,也涉及无品牌或使用子品牌、副品牌的产品,若不加以区分,将所有销售收入笼统归于品牌名下,极易导致品牌未来收益被虚高估测,进而造成品牌价值评估结果严重偏离实际,影响决策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②明确由有形资产所产生的收益。应对与产品或业务相关的有形资产,如库存、分销网络、厂房及生产设备等进行合理界定,并对其所贡献的收益进行科学估算,随后从整体收益中予以剔除。
③将税后收益作为沉淀收益加以运用。此举不仅有助于确保品牌收益核算具备统一、稳定的基准,同时也更契合品牌作为企业战略性资产的本质属性。
在品牌评估过程中,品牌分析的核心在于将目标品牌与同行业其他品牌进行对比,以明确其在市场中的相对位置。这一分析的深层目的,是评估品牌在将未来预期收益转化为实际收益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水平。按照Interbrand公司采用的框架,这直接关系到确定未来现金流折现时所应采用的折现率。尽管两个品牌在预期收益水平上相当,但如果其中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并在行业内部占据领军地位,而另一个虽为新兴品牌但广受消费者青睐,那么前者通常会被赋予更高的市场价值。这反映出市场对历史积淀、行业地位和稳健性的认可,从而在估值上形成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