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处于一个充满变革与机遇的关键时期。品牌价值评估在实际操作中,广泛采纳的是由英国伦敦的Interbrand公司提出并推广的评估方法。该方法在开展品牌价值评估前,基于一个核心前提:品牌的真正价值,既非单纯来自品牌创建过程中的投入成本,也非完全取决于品牌产品相对于无品牌产品所能实现的溢价空间,而更关键的是,品牌能否为其所有者在未来持续带来稳定可预期的收益流。尽管在短期内,企业是否使用品牌对其整体财务表现的影响可能尚不显著,但从长期视角来看,品牌所带来的需求稳定性差异则显得尤为突出。例如,在饮料行业,像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这类具有强大品牌号召力的企业,相较于众多小众或新兴品牌,往往展现出更持久且可预测的市场需求。这主要源于消费者对知名品牌形成的习惯性忠诚——他们更倾向于重复购买,而非频繁更换品牌。相反,选择影响力较弱品牌的消费者往往表现出更高的购买转换倾向。因此,品牌所支撑的需求越稳定,其未来现金流的可预测性也就越高,进而推高品牌的价值预期。正因如此,知名品牌与普通品牌在价值评估上的根本差异,本质上体现为对未来收益稳定性的不同预期。
由此可见,在品牌价值评估过程中,品牌初始投入成本与其未来预期收益之间往往存在显著的非对称关系,且巨额的品牌投入并不必然等同于品牌影响力的同步提升。这种现实状况使得成本法在品牌估值中面临难以逾越的内在缺陷。尽管溢价法在实践中也常被提及并具一定参考价值——品牌溢价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品牌的市场实力——但该方法的核心前提,即企业创建品牌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取溢价,与多数企业的实际战略意图并不相符。事实上,许多企业更关注的是通过品牌建设来增强市场需求的可预测性与稳定性,提升资产运营效率。此外,溢价法的另一大挑战在于,其要求必须存在一个完全不依赖品牌的可比参照产品,从而量化品牌带来的额外支付意愿。然而,这一理想条件在现实中往往难以实现,导致该方法的可操作性受到严重制约。
因此,评估品牌资产应以品牌未来预期收益为核心,并结合收益预测进行综合判断。准确估算品牌未来收益,主要依赖于深入的财务分析与市场趋势研判。由于未来收益的预测建立在对品牌历史表现、当前业绩以及未来市场环境变化的综合判断之上,品牌实力越强,其预期收益转化为实际回报的可能性也就越高。基于这一逻辑,在对品牌未来现金流进行贴现时,应根据品牌强度动态调整贴现率:品牌越强势,风险越低,相应采用更低的贴现率;反之,品牌较弱时,则需使用更高的贴现率以反映更大的不确定性。通过将品牌预期的未来收益与依据其强度所确定的合理贴现率相匹配,便可科学推导出品牌当前的市场价值。
首先,应重点开展市场分析,以明确品牌在特定产品或行业中的实际影响力,从而科学划分产品所产生的沉淀收益中,究竟有多少可归因于品牌因素,又有多少应归因于非品牌因素。在某些行业,例如香烟、饮料、化妆品等,消费者的选择高度依赖品牌认知与情感联结,品牌在此类产品的市场表现中扮演决定性角色,因此其沉淀收益的绝大部分乃至全部,理应归功于品牌价值的贡献。相比之下,在时装、高技术产品以及多数工业品领域,品牌的影响相对有限,产品收益更多源于核心技术、专利壁垒、客户关系网络、独家分销渠道等非品牌类无形资产。因此,在评估品牌价值时,必须将这些非品牌无形资产所创造的未来收益从整体沉淀收益中予以剔除。
针对非品牌无形资产带来的收益部分,必须进行合理扣除,以确保品牌估值的准确性和公正性。Inter brand公司采用了一种名为“品牌作用指数”的评估工具,旨在量化品牌在沉淀收益形成过程中的实际贡献比例。该方法从多个维度系统分析影响产品收益的关键驱动因素,评估品牌在其中所起的催化作用和权重。尽管“品牌作用指数”在操作中不可避免地融入了一定程度的主观判断和行业经验,但Inter brand公司认为,这种方法已在现有条件下提供了一套结构清晰、逻辑严谨的分析框架,有助于全面评估品牌在企业整体业务价值中的真实贡献,从而实现对品牌价值的较为精准的量化分析。
其次,需开展财务分析,其核心目标是测算特定产品或业务所创造的沉淀收益(Residual Earnings),即未来预期收益中,扣除由有形资产所产生的回报后剩余的部分。不难看出,沉淀收益实质上体现了无形资产带来的超额价值,其中尤其包含品牌等非实体要素所贡献的全部经济利益。在评估沉淀收益时,必须重点关注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①为准确衡量品牌所创造的收益范围,必须排除非品牌产品或未以该品牌名义销售的产品所产生的收益。在实际经营中,企业往往同时运营多个品牌,其中部分产品可能使用主品牌,而另一些则采用独立副品牌或无品牌标识。若未对这些非核心品牌收益进行剔除,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品牌未来收益的估算被过度放大,进而使品牌价值评估结果失真,出现虚高现象。
②明确由有形资产所产生的收益。应对与特定产品或业务相关的有形资产(如库存、分销网络、厂房及设备等)进行合理划分与界定,科学评估其在价值创造过程中所贡献的收益,并据此从整体收益中予以扣除。
③将税后收益视为沉淀收益加以运用。此举不仅有助于建立统一、稳定的品牌收益核算基础,同时也更契合品牌作为企业战略性资产的本质属性。
在新一轮的品牌评估中,核心在于明确该品牌相对于同行业内其他品牌的竞争位置。这项分析的目的在于评估品牌将未来预期收益转化为实际收益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水平。以Inter Barand公司常用的术语来说,这有助于确定用于未来现金流折现时所应采用的贴现率。假设两个品牌未来的收益预期一致,但其中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在行业内长期处于领先地位;而另一个虽是新兴品牌,近年来迅速获得市场份额和消费者青睐,通常情况下,前者因其更强的品牌信誉、市场影响力与稳定性,其整体价值仍普遍高于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