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客堂

了解最新评估知识

股权转让价认定

#评估客堂 ·2025-11-03 09:45:35
股权转让的价格认定,既可以以股权的真实价值为依据,也可以由当

股权变更在股权转让过程中,价格的确定可以基于股权的真实市场价值,也可依据双方当事人的实际合意。然而,具体实践中应如何准确界定转让价格?以下为您详细梳理了若干常见情形,供参考。

股权转让价格的确定并非简单统一,需结合具体情形综合判断,主要应依据以下几方面事实进行分析:

 

首要的是依据股权的实际价值来进行衡量

股权的真实价值,本质上代表了其所对应的公司净资产的市场公允价值。在通常情形下,一家有限责任公司所有股权的整体价值,应当与公司全部资产的综合价值相匹配。从权属结构来看,公司的资产实质上是由全体股东持有的股权所承载与体现的。因此,股权转让本质上可视为对公司资产权属关系的转移。依据等价交换的原则,其交易价格理应与被转让股权所对应资产的公允价值保持一致,这构成了确定股权转让价格的核心参考依据。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股权兼具财产权与成员权双重属性。其中,分红权、剩余财产分配权等权利虽与股东的经济利益密切相关,但其行使的前提是股东的资格身份,属于公司内部治理范畴。这类权利的价值难以通过货币准确量化,且在缺乏特别约定的情况下,不应纳入股权交易对价的计算范围。因此,在确定股权转让价格时,应聚焦于可量化的资产价值,而非依赖身份属性衍生的非经济性权利。

 

二是应以当事人真实意愿为准绳

在特定情境下,股权转让的实际价格可能偏离其真实市场价值。由于交易各方基于不同的动机、信息不对称或谈判地位差异,有时会突破股权实际价值的范畴,自主协商确定转让金额。根据民事法律中的自愿和平等原则,当事人有权在合法范围内自主决定交易对价,这种自主定价权属于其法定民事权利范畴。因此,只要该价格约定系各方真实意思表示,不存在法律规定的无效或可撤销情形,即便该价格与股权的客观价值存在差异,仍应当被认可为有效且具有约束力的转让价格依据。

 

三是依据工商登记资料的记载作为认定依据

作为企业对外披露其内部结构的核心方式,工商登记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理应受到充分尊重。登记文件中所载明的股东持股比例、实际出资金额以及股权估值,不仅是公司债权人追究公司或股东责任的关键参考,也是股东承担相应民事义务的重要基础。尤其在股权转让完成后,新股东可能面临对外承担债务或责任的风险,而该风险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商登记所体现的信息。因此,为切实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工商登记中载明的股权转让价格,理应被视作判断责任范围与风险程度的重要依据。

 

四是以合法且有效的合同作为核心依据

在司法审判实践中,有时会出现当事人就同一股权转让签署多份合同,其中部分合同因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或公序良俗而被认定为无效。即便这些无效合同反映的是当事人的真实合意,也不能据此作为确定股权转让价格的合法依据,否则将变相为违法行为提供法律支持,有悖于法律的引导与规范功能。因此,在处理此类争议时,应优先审查有效合同是否真实体现了股权的市场价值,以及该合同是否确系双方真实意思的表达。在确认有效合同具备合理性与真实性基础的前提下,应以该合同约定价格作为认定股权转让价格的主要依据。倘若经审查发现,现有有效合同由于约定不明确、显著失衡或存在其他重大瑕疵,无法合理反映股权实际价值,法院可根据案件具体情况,依法启动资产评估程序,通过专业评估机构对股权价值作出客观判断,进而确定公允的转让价格。


相关标签: 评估 房地产 行业动态

需要了解更多评估客堂?

联系我们,获取专业评估服务

立即咨询
在线咨询 电话咨询
微信咨询

评估师

评估师

评估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