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客堂

了解最新评估知识

地方国企资产转让流程

#评估客堂 ·2025-09-08 09:04:27
行政事业单位有偿转让国有资产的交易步骤一般包括:(一)确定盘

行政事业单位有偿转让国有资产的交易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1. **前期评估与可行性研究**:对拟转让资产进行价值评估,明确其市场价值,并开展可行性分析,确保转让行为符合政策规定和单位实际需求。 2. **内部决策审批**:由单位领导班子或相关决策机构召开会议,审议转让方案,包括转让方式、价格设定、意向受让方筛选标准等,并形成正式决议。 3. **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审批**:将转让方案及相关材料报送至主管机关或财政部门,履行报批程序,获得正式批准后方可进入下一阶段。 4. **公开信息发布**:通过政府指定的产权交易机构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依法依规发布资产转让信息,确保过程公开透明,吸引潜在受让方参与。 5. **意向方登记与资格审查**:对有意参与竞购的单位或个人进行登记,并对其资信状况、履约能力等进行审查,确保符合受让条件。 6. **组织交易活动**:根据资产性质,采用拍卖、招投标、协议转让等方式进行交易,确保交易过程公平、公正、合规。 7. **签订转让合同**:在确定受让方后,双方依法签订国有资产转让合同,明确权利义务、转让价格、支付方式、交割时间等关键条款。 8. **办理产权过户与资金结算**:依法办理资产产权变更登记手续,确保产权清晰转移,同时完成价款的收付及财务入账。 9. **完成财务处理与档案归档**:对转让收入按规定进行财务核算,上缴财政或纳入单位预算管理,同时整理交易全过程资料,归档备查。 10. **后续监督与审计**:转让完成后,接受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确保交易全过程合法合规,防止资产流失。 整个流程注重程序规范、公开透明,旨在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实现保值增值。

地方政府出售国有资产的交易步骤(图1)


(一)明确可盘活资产范围 立足现有资源禀赋,全面梳理闲置或低效使用的资产存量,涵盖土地、房屋、设备、无形资产及各类经营性设施。通过实地勘察、数据比对与效益评估,精准识别具备盘活潜力的标的对象,重点聚焦长期闲置、利用率不足或经济效益偏低的资产单元,为后续优化配置与高效运营奠定基础。
掌握现有资源全貌
系统组织行政事业单位对所持有的各类优质存量资产进行全面清查,重点涵盖不动产、经营性权益、林权、收费权以及优质国有企业的股权等具有潜在价值的资产类别。通过深入核查各项资产的产权归属、手续完备性、债务负担及实际运营状况,建立动态管理的存量资产台账,实现对区域内资产资源的精细化、可视化管理,为后续资产盘活与高效利用提供坚实基础。
2. 筛选并激活潜在资产目标
结合资产规模与收益潜力双重指标,对现有存量资产开展系统性筛选。依据国家关于盘活存量资产的政策导向,重点聚焦于交通网络、水利设施、清洁能源项目、保障性租赁住房、城市供水供气供热等市政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产业园区、仓储物流枢纽、文化旅游项目以及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中,具备较大体量、稳定运营收益或显著增长前景的基础设施类资产。同时,兼顾那些长期闲置但区位优势明显、开发潜力突出的老旧工业厂房、文化体育设施及未利用土地等低效资产,优先纳入盘活范围,充分释放其潜在价值。
在资产类别选择上,应优先考虑具备良好收益潜力或增长空间的经营权类资产,尤其是特许经营权等无形资产。立足区域实际,建议重点聚焦于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供水、供热,以及标准化厂房、停车场等具备可持续现金流特征的项目,从中筛选具有较高盘活价值的优质资产标的。
在甄选盘活资产标的的过程中,可聘请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具备资质的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尽职调查,全面核查存量资产的权属关系,排查是否存在产权瑕疵、抵押、查封等权利负担,并对后续交易流程的合法性与合规性实施全流程监督与风险管控。

(二)资产估值
根据《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以及地方相关法规的规定,资产所属的行政事业单位应择优选取具备相应资质的评估机构,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并依法依规委托其开展标的资产的评估工作。
评估方法涵盖收益现值法、重置成本法、现行市价法以及清算价格法等多种方式。其中,收益现值法能够最为充分地反映标的资产未来的盈利能力,有效挖掘其潜在价值,从而实现资产价值的最优释放与高效盘活。

(三)流程审批
对拟盘活的标的资产所隶属的行政事业单位,应严格依据财政部发布的《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以及本级财政部门关于国有资产处置的相关规定,规范执行审批流程。一般程序为:资产所属单位向其主管职能部门提出处置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查并签署意见后, duly 上报本级财政部门进行最终审批。

(四)正式交易阶段 在完成前期筹备与尽职调查后,项目进入正式交易阶段。此阶段核心目标是推动交易各方就关键条款达成一致,并完成法律文件的签署与资产交割。具体包括:交易框架的确认、商务谈判的深化、交易结构的最终敲定、意向协议与正式合同的签订、资金安排与融资落实,以及监管审批的推进。同时,各方将协同开展交割前的准备工作,如资产权属转移、文件归档、人员与业务的平稳过渡等。最终通过正式交割,实现标的资产的合法转移与交易闭环,标志着合作进入实质推进期。
1. 确定交易模式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有偿转让国有资产的相关管理规定,在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的基础上,单位可采用多种方式实施资产转让,主要包括:通过法定程序进行拍卖、开展公开招标,或在符合政策要求的前提下采取协议转让等方式。
2. 确认合作对象
依据交易成果,与相关方签署正式交易协议,双方严格按照约定履行付款义务并完成标的资产的交接。交易对价将依法认定为政府非税收入,按国家有关规定缴入国库,统一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体系。
需要关注的是,本地国有企业通常相较于其他市场参与主体表现出更强的交易对价支付意愿。然而,若本地国有企业拟受让标的资产,则其须为真正实现市场化运作、不承担政府隐性债务的主体。
相关标签: 评估 房地产 行业动态

需要了解更多评估客堂?

联系我们,获取专业评估服务

立即咨询
在线咨询 电话咨询
微信咨询

评估师

评估师

评估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