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各行各业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利用信息化工具、平台和资源来提升工作效率。这导致企业对信息系统建设的投资显著增加。据工信部的统计数据,2017年前三季度,我国软件和信息服务行业的业务收入达到了39,827亿元,同比涨幅达到了14.1%。
在众多软件项目的推行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开发预算超出预期、项目延期以及软件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如何有效地进行项目管理,特别是对成本进行精准和合理的预测,已经成为当前软件项目管理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国际社会对软件成本的评估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而我国直到90年代才开始深入研究这一领域。与一般的工程项目相比,软件项目的成本评估更为复杂且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都没有一套统一的标准来进行评估。在软件成本评估领域,常见的工作方法包括:
功能点评估方法:依据软件的需求分析,对软件项目中功能相关的要素进行量化评估,以功能点作为衡量软件规模的单位。
代码行分析法:通过统计软件产品的原始代码行数来估算其规模,特别适合在项目竣工后进行量化分析。
类比估算法:通过将现有项目与新项目进行对比,从而预测新项目的成本和时间安排。这种方法特别适合那些在软件开发领域、复杂度及操作环节与历史项目相似的新项目。
专家评估法:由软件评估领域专家进行估算与评分,适用于项目筹备阶段。
随着软件项目的复杂性不断提高,以及复用技术的日渐成熟,之前的依赖于个人经验或根据代码行数来评估软件成本的方法已不再适用于现代软件项目的复杂需求。致同则以其独有的功能点评估服务为企业的软件成本估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国际功能配置用户组(IFPUG)的功能点评估方法因其精度与广泛的应用范围,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并被公认为目前最成熟和普及的软件成本评估手段。
该评估方法将软件系统分为数据功能和事务功能两大类,其评估并非仅仅局限于软件实施阶段,而是能够全面涵盖从初步需求分析、详细设计、测试,直到后期维护整个软件生命周期。通过全方位地考量软件规模和成本,功能点评估能够提供更加准确和可靠的成本预估。
致同会依据软件项目的具体需求及其类型,来确定输出、输入、查询、逻辑和接口等各个方面的需求数量与特性。通过加权计算,以确定软件的规模,其主要特点包括:
1. 适用于项目从初始规划到最终收尾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项目启动的早期阶段,
2. 从用户的角度评估软件系统的功能性能
3.无论是新项目的启动、现有系统的二次开发,还是日常的系统维护,都能适用。
4. 度量与技术细节无关